克制一下,找准时机给出建议

Know your Game

最近读到人物的一篇讲硕博生去县城工作的文章,其中一个被采访者这么介绍自己在体制内的经历:「读了这么多年书,被培养的是要有质疑精神,但在体制内是不行的,你要做的就是执行。至于发挥专业所长,你要到那个位置之后才行,我也经历了转变的煎熬期。」

因为是在「阅览室」里读的文章,有位读者“无当”这么评论:「不光在体制内,去私企国企乃至外企,质疑精神在开头并不是加分项,而是减分项。因为在没有足够了解业务和人心向背之前,做出来的判断大概率是不全面或者是有缺陷的,而且因为资历尚浅,影响力有限,就算正确,也很难落地转化为别人看得到并且认可的成果。只有经历时间和能力的积累,爬到一定位置,『质疑精神』的力量才有充分发挥的空间。

这段分析里,我部分是同意的,但我觉得有将两个点的原因混杂在一起讨论,我尝试把它分开看:

在没有足够了解业务前,做出判断大概率是有问题的,这个我基本同意。因为无论是新人,还是职场经验丰富的老兵,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,大概率对于当前组织环境及业务背景是不够了解的。在信息不充分掌握前提下,需要谨慎地给出建设性意见,特别是那种看上去「高屋建瓴」的想法。如果是职场新人,那么你可能对这个行业的历史背景都不清楚,这会是很多年轻人出现的问题。

另一半,在没有足够的人心向背前,做出的判断有问题,且影响力有限,我不太同意背后的理由。这里的人心相背,其实就是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,它有历史复杂的背景,也会有很多隐秘的平衡结构在其中,这是个政治问题。

换句话说,在你还不知道这个组织是怎么运转之前,先克制自己,耐心观察「游戏规则」。这种情况下,并不是说质疑精神没用,如果你在清楚了解组织的运转规则后,顺着规则给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(同时基于深厚的业务背景的了解),是有可能被接受的。但是,仍然需要非常慎重,因为组织关系、权力结构包括人心,很多东西你没办法精准判断。

而且,枪打出头鸟,这句话是有道理的,未了解游戏规则前冒然行动,你很可能会成为「众矢之的」,有嫉妒你的,有看不惯的,有暗戳戳等着你露出破绽的,在达成自己的目的之前,先学会保护自己,活下去,才有可能做出改变。

请注意,我不是在说应该放弃「质疑精神」,而是说,找到合适的、有利的时机,去表现你的质疑精神。毕竟,建议并不只是为了提出而已,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建议被充分讨论然后被有选择的接受,这才是我们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