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工具,而不是被工具所用
最近一些关于工具的思考
最近在即刻上,会看到有些喜欢 flomo 的朋友,用它来记录灵感,写日记,还有更多朋友挖掘出各种各样用法,几乎把各种使用场景穷尽。我觉得,有探索的欲望可以,但不要寄希望于用一个工具解决所有问题。
不需要用一个工具解决所有问题
工具不是完美的,每个工具都应该有它自己的边界。比如 Reeder 是 iOS/Mac 上的一个非常好的 RSS 阅读工具,我长期有一个痛点,就是希望在阅读 RSS 时能够摘记内容进行评论。但是这么多年 Reeder 一直不做。
而恰恰因为它不做,才说明它是一个好的软件,因为阅读评论这件事非常难做,Reeder 的核心在于聚集各种来源的 RSS 提供方,如果要做必须和每个服务进行集成,如果不集成那就得自己本地做,这样自己本身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多,功能一多,维护成本和 bug 相应增多,它还能维持多年来跨越不同版本 macOS 的良好适配性吗?
它不做,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:做好 RSS 内容的聚合阅读。然后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其他软件做,大家保持彼此的边界(比如你可以用 flomo 来做阅读笔记)。
不是什么问题都要用工具来解决
昨天和一些社群的朋友沟通如何零基础开始学画画,其中讨论到一点,对于一个刚开始学习画画的人,是不是一个更简单的工具反而更有用?比如就用纸和笔开始自己随便画,而不是用各种高级的软件,如 Procreate 或者 Paper。
这件事没有唯一答案,但是我觉得,对于一个想要持续学习画画的人,从最基础的工具去熟悉绘画的方法,慢慢在练习中逐渐提升技能(当然练习过程中可能仍然需要指导),在这些基础上再去使用各种相对高级的软件,是不是一个更扎实的路径?
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,当你还不会写短的文字段落,就开始用 Ulysses 或者 Scrivener 这些工具,会是一件好事情吗?它会帮助你更好地学会写文章吗?我相信,不会的。
不要为了用工具而用工具,想清楚你一开始的目的,找到最适合的方法。
清醒意识到工具改变你的地方
最近我自己使用即刻和「阅览室」的频率比较高,感受到一些他们对于我的「改变」,比如每次想到好的 idea,我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到即刻,去追求那种有人点赞的即时反馈,但这对于一个 idea 的孕育和发展是最好的嘛?如果说我能先保留着它,继续思考,查阅相关的资料,然后写成一篇博客,是不是更好一些?
阅览室也是一样,它是一个好的阅读工具,可以让人进入一个相对沉浸的阅读状态,但是它因为某些原因,不支持阅读很多国外的网站,所以我在选择长文时,会出现优先选择国内的能够分享的平台(比如微信公众号),长期使用的结果,可能就是我读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文章。它违背了我希望扩大和丰富信息来源的理念,我不希望自己只读某一些平台的内容,且不说这些还是存在限制和审查的平台。
所以,我不会只用阅览室来阅读长文,我会搭配其他的平台,比如 Instapaper 或者 Matter。
对于一个软件,去有效利用它做的好的地方,基本够了。遇到问题,不要第一时间想找一个最好的工具去解决它,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依赖工具,找更好的方法,而不是拿着锤子找钉子。
最后,在你使用工具过程中,要清醒地意识到,为什么要用它?它对于你好的地方在哪里,它潜移默化改变你的地方在哪里?如果能意识到这种改变,即便你依然按照它的方式去使用,也仍然可以抽身出来,去旁观这种「被改变」。
而在这个基础上,所有的工具都服务于你的方法和理念,即使抛开所有工具,这些最底层的东西,仍然在。
工具是帮助人的,是人用工具,而不是工具用人。